一、硫酸銨擠壓造粒工藝核心流程
原料預處理
除雜與水分調節:硫酸銨粉末需經振動篩去除雜質,初始含水量控制在5%-8%。若水分超標,需通過氣流干燥或加熱攪拌預處理,確保水分達標。
混合均勻性:物料進入雙軸混合機,添加黏結劑(如木質素磺酸鈉,添加比例0.5%-1.2%)以提升成型率,混合時間5-8分鐘。
擠壓造粒
核心設備:對輥擠壓造粒機通過兩個相對旋轉的輥子對物料施加15-20MPa的壓力,通過模具孔擠壓成直徑2-4mm的柱狀顆粒。
溫度控制:需實時監測輥輪溫度,防止物料過熱黏連(分解溫度≥280℃)。
后處理工藝
干燥處理:濕顆粒送入回轉干燥機,熱風溫度設定80-100℃,干燥時間20-30分鐘,使顆粒含水率降至1%以下。
篩分分級:干燥后顆粒經振動篩分級,粒徑合格品進入冷卻段,碎料返回混合工序重新加工。
冷卻與打包:顆粒冷卻至室溫后,通過自動打包機按25kg/袋規格封裝,封口前需抽檢顆粒強度(≥20N/顆)及含粉率(≤3%)。
二、擠壓造粒機生產廠家推薦
河南通達重工科技有限公司
技術優勢:掌握完整好氧發酵工藝,自主研發高效智能翻拋機,適用于污泥、有機肥發酵。其硫酸銨擠壓造粒機采用干法造粒技術,無需干燥或增濕處理,顯著提升顆粒強度(≥20N/顆)和抗結塊性。
服務范圍:提供工藝設計、設備供應、安裝調試及售后維護全鏈條服務,支持定制化模具孔徑(偏差需控制在±0.1mm內)。
三、選型建議與行業趨勢
選型核心指標
壓力控制:壓力不足導致顆粒松散易碎,壓力過高引發設備過載,需根據物料特性動態調整(15-20MPa)。
模具精度:孔徑偏差超過±0.1mm時需立即更換,避免成品粒徑不均。
自動化程度:優先選擇引入PLC聯動系統與在線粒度分析儀的設備,實現粒徑實時調控,減少人工干預。
行業發展趨勢
節能降耗:干法造粒技術省去加熱和增濕環節,能耗降低18%-22%,符合碳中和政策導向。
定制化需求:隨著硫酸銨在復混肥(如13-13-21配比)、稀土肥料等領域的應用擴展,設備廠家需支持模具孔徑、壓力參數等定制化調整。
智能化升級:通過物聯網技術實現設備遠程監控與故障預警,提升生產效率。
下一篇: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