滾筒造粒機生產復合肥時,干燥機進風口溫度通常在100℃至1000℃之間,具體數值需根據生產工藝、設備型號和產品配方調整。以下為不同工藝條件下的溫度范圍及分析:
一、常規工藝溫度范圍
低溫烘干(100℃-300℃)
適用場景:含熱敏性成分(如尿素、銨基鹽)的復合肥,需避免高溫導致養分揮發或物料燃燒。
操作特點:
并流式干燥機中,熱風與濕物料同向流動,入口高溫熱風(如180℃-200℃)與高含水物料接觸,出口溫度降至50℃-100℃。
例如,某三元復合肥滾筒烘干機進風溫度設定為50℃-400℃,通過分段控溫適應不同烘干階段需求。
高溫烘干(300℃-1000℃)
適用場景:耐高溫物料或需快速脫水的工藝,如生物質熱風爐供熱的有機肥生產線。
操作特點:
進口溫度可達900℃-1000℃,出口溫度降至80℃-120℃,物料最終溫度約80℃,含水率降至30%左右。
需配備耐高溫合金噴管(如1100℃耐溫材質)和高效除塵系統,以應對高溫產生的粉塵和廢氣。
二、溫度控制的核心邏輯
物料性質決定溫度上限
熱敏性物料:如含尿素復合肥,造粒時含水量需減少,烘干溫度需嚴格控制在70℃-120℃,避免尿素分解或銨基鹽燃燒。
耐高溫物料:如礦石類添加劑的復合肥,可采用逆流式干燥機,進口溫度提升至300℃-500℃,提高熱利用率。
設備結構影響溫度分布
滾筒長度與直徑比:常規設備筒體長度與直徑比為4:1-10:1,長筒體可延長物料停留時間,降低對進口溫度的依賴。
風量與風速:進風量5000kg/h時,風速1.5m/s-2.5m/s可確保熱風與物料充分接觸,避免局部過熱。
分段控溫優化效果
預烘區:進口溫度180℃,快速去除表面水分,防止顆粒粘連。
主烘區:溫度135℃,均勻脫水,避免裂紋。
冷卻區:溫度120℃以下,穩定產品性狀,便于包裝儲存。
三、實際生產中的溫度調整案例
磷鉀復合肥生產線
參數:產量2000kg/h,初水份35%,終水份≤1.0%。
控溫:進干燥機風溫400℃,出風溫250℃,出布袋風溫120℃,通過氣流旋轉閃蒸技術實現高效傳熱。
生物有機肥生產線
參數:年產5萬噸,生物質熱風爐供熱。
控溫:進口溫度900℃-1000℃,出口溫度80℃-120℃,配備耐高溫噴管和旋風分離器,確保粉塵回收率≥99.5%。
四、溫度控制的注意事項
實時監測與調整:通過PID恒溫控制技術,將加熱控溫精度控制在±1℃,避免溫度波動影響產品質量。
安全防護:高溫區域需采用防火材料,配備溫度報警裝置,防止設備過熱損壞或火災風險。
環保合規:高溫烘干產生的廢氣需經脫硫、除塵處理,確保排放符合國家標準。
上一篇:大型養豬場豬糞有機肥加工設計方案,豬糞制成有機肥設備
下一篇: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