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核心加工流程
原料預處理
收集與除雜:及時清理雞舍糞便,通過篩分設備去除羽毛、墊料、石塊等雜質,人工撿出大塊雜物,振動篩分離細小雜質。
水分調節:雞糞含水率70%-80%,需添加秸稈粉、鋸末等輔料吸收多余水分,或噴水調節至50%-60%(手握成團、落地散開)。
碳氮比調劑:雞糞碳氮比偏高,需加入秸稈、稻草、蘑菇渣等,將碳氮比調整至25-30:1,酸堿度調至6-8(pH)。
發酵處理
添加菌劑:按每噸雞糞添加1-2公斤EM菌或芽孢桿菌,均勻撒入后混合。
條垛發酵:堆積成高1.5-2米、寬2-3米的條垛,初期溫度升至50-60℃時,每2-3天翻堆一次,保證氧氣供應。溫度穩定在40℃以下、顏色變為黑褐色、無臭味時,發酵完成(約15-20天)。
槽式發酵(可選):使用發酵槽與翻拋機,通過機械翻堆控制溫度、濕度和氧氣,發酵效率更高(約10-15天)。
后處理
粉碎與篩分:發酵后的有機肥可能結塊,需用粉碎機破碎至均勻顆粒,再通過篩分機分離不同粒徑產品(如粉狀、顆粒狀)。
造粒與干燥:使用圓盤造粒機或轉鼓造粒機將物料壓制成顆粒,經滾筒干燥機降低水分至標準以下,再通過冷卻機降溫防止結塊。
打包:用自動打包機稱重、打包,常見規格為25公斤/袋、40公斤/袋。
二、設備配置與成本
基礎設備清單
發酵設備:槽式翻堆機(5-20萬元)或移動式翻拋機(6-15萬元)。
粉碎設備:半濕物料粉碎機(3-10萬元)。
混合設備:配方攪拌機(2.1-3.8萬元)。
造粒設備:圓盤造粒機或轉鼓造粒機(10-30萬元)。
干燥與冷卻設備:滾筒干燥機、冷卻機(價格依型號而定)。
篩分與打包設備:篩分機(1-5萬元)、自動打包機(5-15萬元)。
輔助設備:除臭系統(生物濾池或化學洗滌,10-50萬元)。
投資規模與成本
小型廠(年產<1萬噸):設備投資10-30萬元(半自動化生產線),場地年租2-5萬元或自建5-15萬元,啟動資金(含原料、人工、水電)20-80萬元。
中型廠(年產1-3萬噸):設備投資25-50萬元(增設造粒機、烘干機),場地配套升級,總投資50-100萬元。
大型廠(年產>5萬噸):設備投資100-300萬元(全自動化生產線),場地需配套環保設施,總投資200-500萬元。
下一篇:返回列表